7002

 

 

一雙休閒鞋的細節旅程

 

林果夥伴一直有個工廠參訪的例行訓練,林果人應該是實地進入工廠了解台灣製鞋業的現行狀況,而不是坐在辦公室去拆解鞋子的構造或杜撰一個與自己無關的故事。
 
第一次從設計開發夥伴Sun手裡拿到流蘇休閒鞋的樣品,就非常喜歡那個帶著灰階的淺藍,後來有幸先穿為快,整雙鞋的包覆感跟舒適度很令我驚艷。
隨著上市前一步步的企劃,從拍照、文字到預購規劃,開始想著,這雙鞋到底還有什麼是值得說說的,既然這麼好穿,那好穿的原因在哪? 除了好看的外型之外還有哪些事情是應該要讓大家知道的。

於是,我跟著Sun來到彰化的鞋廠,我很期待能夠在這偌大的空間探索到一點什麼故事。

 

 

 

像包包子一樣的傳統製鞋工藝 – 入楦

 

踏進製作皮鞋大底的廠間,可以聽到工業用電扇運轉的聲音,本該悶熱的廠房,因為前後開著大大的門,讓空氣得以流通,鼻息間可以聞到橡膠的氣味,師傅在我們跟前解說著入楦的方法。

 

休閒鞋入楦

 

這次的休閒鞋,以傳統包子鞋的方式製作,所謂包子鞋的意思,就是好像包包子一樣,用一塊皮料從底部往上包起,完成後才將鞋楦塞進鞋內,送進烤箱烘烤定型;因為少了拉幫的動作,無法在定型前反覆調整,鞋面版型與縫製就更加重要,才能避免在入楦時不符合楦型或是皮料被撐破。
 

半包子式的製鞋工法

▲休閒鞋採用半包子式的製鞋工法
 

半包子式的製鞋工法

 

在鞋子入楦前,我發覺跟我腳上的休閒鞋有些不同,卻說不太上來是哪裡不一樣,直到師傅接著將入楦後的鞋面,拋上透明的硬蠟,鞋面開始透著微微一層光亮,我才發現,這就是我感覺到的不同,原來少了這一個小小的步驟,就能為鞋子製造更細緻的差異。

 

鞋面拋上透明硬蠟

▲鞋面拋上透明硬蠟,增加鞋面亮感

 

 

 

▲初夏休閒鞋使用的大底、木根及沿條

 

三層組合底位鞋身

▲三層組合底位鞋身增加豐富度及紳士感,大底壓上傳統窗花輪廓

 

接著我們走到隔壁一個更大的廠房,在這裡又完全是不同的世界,這個廠房更大更寬敞,整面牆壁擺放著皮料,一路從門口延伸到底,豐富的皮料整備讓我聯想到美國實境節目Project Runway裡的穆德布料行,空氣的味道也從剛剛的橡膠味,轉化成一股夾帶著微微灰塵的皮革氣味。

 

皮廠

 

 

 

皮革部位的選擇,直接影響一雙皮鞋的好壞 – 關於裁片

 

眼前的黃大哥,是這次負責休閒鞋系列鞋面皮料裁切的師傅,一直以來我都以為皮革裁切應該就只是將皮料隨意切割就結束的工作,事實上,裁片師傅必須非常了解皮革的皮性,要懂得分配哪一些區塊適合對應鞋身的哪些部位,他說:「這次每個顏色的鞋款,從挑選到裁切就花了三個整天的時間,因為希望每雙鞋都可以將皮料應有的樣子好好發揮。」

身為鞋廠裡最年輕的裁片師,雖然相較其他老師傅有更好的眼力跟體力,但論經驗還是比較不足的,所以要更用力專注去做,才能趕得上他們。
 

師傅正在製鞋

 

「每一次學到新的東西都讓我覺得很興奮,與年輕人溝通總是讓我獲得很多。」 

她是張阿姨,已經在鞋業做了超過三十年,她說這次的螺旋縫線休閒鞋較另一個英式馬克縫來的困難一點,因為少了上蓋片的形式,必須透過手的拉力將螺旋縫線的斜角抓出來,並且讓兩塊皮緊密貼合,避免入楦時鬆開或撐破。
看著張阿姨的手在鞋面上上下下來回縫製,可以感受到她經驗的老道,雖然戴著老花眼鏡,動作卻利索又迅速,她說相較於皮包,鞋子的製作要更加小心,因為一個線頭的露出、銜接不順,客人在穿進去那一刻就可以馬上感覺的到,因此在很多部位都需要思考,怎麼樣的縫法才不會影響到穿著感受。

 

工廠的一隅

 

莫卡新縫製流程

▲張阿姨示範莫卡新縫製流程(照片中為開發中鞋款,非此次初夏休閒鞋)
 

縫製完成的螺旋縫線

 

 

 

縫製完成的螺旋縫線

 

正當我跟Sun驚嘆著張阿姨的技術,阿姨卻謙虛的說:「沒有啦!版師才厲害咧,要把平面設計稿轉移到立體的鞋身,那個空間感還有數字計算能力都要很有邏輯才做的來耶!」

張阿姨接著說,現在的技術比以前更難,有越來越多新科技、新材料,雖然常常在打樣的時候卡關,但也很樂於獲得這些新知識,每一次與年輕設計師的交流對她而言都是一次學習,她很享受這個過程。

這些話聽在我耳裡覺得相當震撼,要怎麼在同個工作崗位做了三十個年頭還保有這樣炙熱的好奇心?那股純粹的崇敬跟樂於學習的心情,或許就是他能夠在鞋業做了大半輩子的原因吧。

 

與師父對談

 

 

 

採訪後記

 

這一次來到彰化溪湖鞋廠的參訪,滿心的期待沒有落空,那些我原本不知道的,或甚至覺得微不足道的,其實都是師傅們經驗的累積,而我們踏在腳上的舒適,是在開發設計到製作中,每個人利用自身專業提供的舒適,好像我們可能感覺到的不舒服,都由他們先幫我們體驗、消除了。

獨自走在鞋廠裡,遇到的每一個師傅,他們都非常有耐心地回答我們的問題,不吝於示範他們手上正在進行的工作,我心想,這些曾經在台灣製鞋全盛時期共享榮耀的師傅,或許也都在內心盼望著,可以將自身所有累積的功夫,傳承下去,迎接台灣下一個更好的時代吧。

 

 

 

———

 

 

 

採訪 / 文字撰寫 – 王璽鈞 Lino